如何透过无常找到超越无常和有常的本质

曲尼江楚仁波切
2024-05-25

当你认为这个世界是真正存在的,你因此感到真正幸福的时候,你忘记了“无常”。当你既看到“无常”又看到“有常”的时候,你要看到“有常”和“无常”的本质就像法轮一样——佛教里万象都在变化,但唯有法轮中间核心的轮柱是不变甚至是无变的,它的本质是超越“有常”和“无常”的,这才是佛法的见地。

你先要能认知无常的可能性,当一个人认为一件事情根本不可能的时候,这个人的智慧之门已经关上了。有困难没关系,因为困难还有可能解决,但当你切断其他可能性、只认定唯一的时候,就只有死路一条。我们最怕的就是“断见”和“常见”——你企图给这个世界贴上一个你想给予并符合你认知的标签,但这个世界其实并不需要你提问与命名,你只是他的一部分。

弟子:两年前我妈妈去世了,在此之前,我可能觉得一切都是永恒不变的,但是当你发现很多东西,包括你非常努力去做的一些事情,有一天都会消失,其实什么都没有,就会产生一种很沮丧的心情。

曲尼江楚仁波切:

第一、你的见地是有一定错误的,你认为什么都没有,但当下是实有的。

“有”和“没有”是我们认识世界的方法,它不是真实的,就像“好人”和“坏人”,只不过是你给人群分类的一种方法。包括很多人问我“佛教说的六道是否真实存在”?既然你承认存在,那生命观就要建立起来,佛教用六种标准把生命分成六种形态,以便大家去认识,像今天一样,我们分成男和女两伙就更方便互相认识。

人对世界的认识有两种方法,一种认为这个世界是存在的、有意义的,但它并不究竟,因为它不能形容世界的全貌;还有一种认为什么都不存在,这也是一种形容,也不究竟。其实存在是超越存在和不存在的,是真正的事实。

比如说人生是苦,但是你谈恋爱的时候也挺开心的,只是结婚了以后可能不开心;热恋的时候为对方去死都愿意,婚后一有矛盾就说“早知如此,何必当初”。所以,“苦”和“乐”都是你定义的,是你的权利。比如我们把这张纸币叫“钱”,用钱买东西是给你一个权利,事实上并没有一个叫“钱”的东西。所以意义取决于你的认知,而认知却必须以实相为准,实相超越目标、价值、意义,所以得失、好坏、生死不是真理与绝对实有!接受它但不要被它蒙蔽,就不会颠倒流沛于“无主”与“沮丧”!


一、如何通过无常找到超越无常和有常的本质

当你认为这个世界是真正存在的,因此感到真正幸福的时候,你忘记了“无常”。恭喜你,从这个极端走了出来!当你既看到了“无常”又看到“有常”的时候,你要看到“有常”和“无常”的本质就像法轮一样——佛教的认知中万象都在变,但唯有法轮中间核心的轮柱是不变的甚至是无变的,它的本质是超越“有常”和“无常”的,这才是佛法的见地。

弟子:那怎么才能修炼到这种境界?

曲尼江楚仁波切:不只是修炼,你先要从认知上去推理。其实你并不相信我说的这个见地,甚至都不相信自己。人类最麻烦的问题是你有种种觉悟,知道这一切都是无常的,但仍然像小孩子一样哭得死去活来。其实人最大的佛性就是朝三暮四、喜新厌旧,叫“无所住而生其心”。比如说一个小孩没吃到巧克力,当时他可能觉得整个世界都没什么意思了,但是他爸突然给他买了个无人机,他马上就又会开心起来。所以,心从来没有被困在生、死和有常、无常上。有常也好,无常也好,都是我们认知世界的方法,是我们给世界打的标签,当你的习惯思维还停留在二元里面,你是无法理解的。

二元是什么?比如你年轻时认为爱情是唯一的信仰,你认为这一生最幸福的事就是像电影里演的那样去谈恋爱,你把人生的意义定义为嫁一个理想中的白马王子,成立一个美满的家庭,所有家人都幸福快乐……你的潜意识会受这种想法的影响,你的价值观会因为潜意识在长期的熏习中受到的影响而固化,导致你无法相信其它的见地。所以,当事实并不如你所想的时候,你就会不断地失望 。

这些想法乃至所谓“规则”,都是我们一厢情愿所确立的,仅仅是你自己想过的,但这不是事实。事实是,这世界上的一切存在都具有无常性,而你对人生意义的定义——此生谈一场轰轰烈烈的恋爱——其实并不是一个圆满的人生。因为当你和你男朋友面临绝境,如果两个只能活一个,可能你男朋友会说让你先死。而你却难以想象这种情况!


1、先要认知无常的可能性

你先要能认知无常的可能性,当一个人认为一件事情根本不可能的时候,这个人的智慧之门已经关上了。有困难没关系,因为困难还有可能解决,但当你切断其他可能性,只认定唯一的时候,就只有死路一条。我们最怕的就是“断见”和“常见”——你企图给这个世界贴上一个你想给予并符合你认知的标签,但这个世界并不需要你提问与命名,你只是他的一部分。

当我们听到某些理论的时候,有时甚至会感动到哭,其实我们只是听到了自己想听的而已,但这跟事实还有很大的差距。我们每天甚至每时每刻都会产生“觉悟”,比如我不应该喝酒、不应该抽烟、不应该这样说话、不应该跟伴侣吵架,但却不能维持在这种“觉悟”里,反而会给自己找种种理由变本加厉!说到底是因为我们并不相信我们所觉悟到的东西,我们并没有建立一个宽广的人生观,我们都是在用非常窄小的价值观来取代所有的观,所以,我们需要修行。

2、要有为真理献身的精神

修行不是修仙,不是为了皮肤好、身体好,不是在马戏团就可以学到的那种模式。前几天我碰到一个学佛的人,他说自己因为学佛身体变得很棒,一顿吃40个包子、3条羊腿,我想跟他说,“老虎一顿吃得比你还多,但老虎有觉悟吗?”如果你不了解事实、无法了知与接触实相,那就不是觉悟。在修行之前,我们首先要清楚什么是“修行”,修行的正确定义是什么。

修行是通过修心正行来满足你对现实生活的需求,但最终你要了悟绝对事实,要去证悟它,验证与触及它。无论这个真理是释迦牟尼说的还是科学家教授给你的,你都要去验证它。验证必须是勇敢的,不能总想着低成本、高回报,而要有为真理献身的精神。

文明中最大的问题就是不追求真理、不追求自由,没有为真理而献身的宗教精神,而自由才是最终极的。那么,自由从哪里来?从绝对的事实来。如果你认识不到有一个自由的基础,你是不可能去追求自由的,也不可能去验证,更不会有为悟到真理而开心进而全身心投入的狂热。取而代之的是功利,因此造成在证悟、修行上基本上是一片空白与麻木。

3、修行就是要找到能够堆砌自我的智能

你们所说的修行,大概率是《金刚经》里所说的“以音色求我”,认为学佛修行的目的是让自己变成最聪明的、最能干的、最引人注目、最让人羡慕的人,还能返老还童,这就是你们潜意识里的底色。你们并不追求事实,不关心超越精神和物质的世界之本质是什么,而这些才是佛法的核心。

本质就是实相,实相又因人而异,因为每个人积累的知识和能力不一样,认知事物的究竟度和纯净度不一样,从而决定并导致每个人的觉悟不一样,“一切圣贤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”。

究竟的事实是“不生不灭、不垢不净、不增不减”的,是超越美丑、好坏这些二元概念的。你们想的那些跟整个宇宙的本质是有区别的,所以说“以音色求人,不得见如来,是人行邪道”,你们用自己听到的、看到的来塑造自己,概念化以后再储存起来,堆砌成一个坚固的自我。

修行就是要找到能够堆砌自我的这种智能,而不是去继续堆砌自我,但我们的群体因为没有宗教的出离性,只了解基本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,所以不停地去塑造一个自己想要的自我,却充满着内耗!

4、“成为真正的自我”是最有问题的一句话

我们总说“要成为一个真正的自我”,但其实“成为真正的自我”是最有问题的一句话——成为你自己想成为的人,这就是“真正的自我”吗?你要把你想讲的话讲出来,你要讲真话,但你的真话不是真理,你的真话只是你的看法。每个人都会把自己想讲的真话当真理,把自己想干的事情当成终究的目的,这就导致证悟基本上是空白的,只是讲一堆道理,哪怕你连释迦牟尼什么时候拉肚子都知道,但这与证悟没有一点关系。

之前所有的科学几乎都是从宗教产生的,因为真正的宗教是探求世界本源的,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并不关乎自由和解脱。而当你们非常功利地只注重生产力和生产关系,所谓“成为自己想成为的人”,无非是想过自己想过的生活,像神仙一样潇洒自在,只要有紫砂壶、普洱茶、古乐……飘飘欲仙,就只是这样沉沦与自闭式的自嗨!但这些与解脱和自由没有一点关系,解脱等同于自由,是一回事。


二、无常和有常的根是什么

第一步、觉悟。刚才你讲得很好,因为你看到了无常,但你还没有了解无常。无常和有常的根是什么?不以探求本源为目的,都不是觉悟。觉悟的目的也不是神佛。释迦牟尼不是神,佛像只是一个logo,代表觉悟——人人可以成佛。佛教没有人为的权威,唯有事实是所谓权威,事实包括相对事实和绝对事实,相对事实和绝对事实要同时并进。

第二步、在修正方面,因为大家不愿意去证实,不想真正觉悟,只想利用觉悟占一点便宜——通常你们在生活中求的都是家庭幸福、爱情甜美、财源滚滚,你们修行和觉悟的目的基本上就是这几个,这很正常。但这些目的不修行也可以达到,脑子聪明一点就行,如果你出生在中东王室,根本不需要挣钱,只要刷脸就行了。

1、只有看到事实才会觉醒,才能真正享受幸福

修行是你要了解事实,没有了解究竟的事实和欲求的话,最多就是在人世间喝喝茶,一个梦结束了,再来一个梦,随波逐流,不断地在梦里轮回,而不能主动做梦并享受梦。

真理意味着真实的实相,只有当你看到事实并觉悟醒来,你才能真正享受幸福、健康和自在。如果一个人没有追求真理的意愿,不愿意为真理去奋斗,是无法真正享受到幸福、健康和自在的,因为这些都是你的觉悟里面自带的副产品、衍生品。如果你看不见事实,就叫“迷乱”,你拥有的幸福最后会变成你的痛苦记忆,你拥有的财富也会变成“匹夫无罪,怀璧其罪”。

所以,直接向心去,心不只是指精神,指的是物质和精神的本质核心、心髓,梵文叫“嘿达雅”,我们信仰的是究竟心慧,并不是释迦牟尼,因为我们不相信任何一个主宰者。

2、智慧来自你看到的世界的究竟度

当你承认实相为空性,你会更有智慧,把当下活好。当下活好了,心性上对实相有了认知,能掌握好自我的情绪,这种能力下辈子还会存续。如果当下都没有做好,还说什么要下一辈子再来,要白头偕老,要幸福?!

我们想要的白头偕老、美满的爱情、幸福的家庭,需要很大的智慧。智慧从哪里来?来自你看到的世界的究竟度。你对这个世界认知的深度和宽度决定了你的能力,当你的认知达到了一定的深度和宽度,你的能力会自然显现。所以,佛陀说觉悟不用求,只跟你的知见相关,一定要突破自己的知见,界限放得越宽,思维越深越灵活,能力就越强。

三、死亡是最好的老师

恭喜你看到无常,一般人看不到无常,而是遮掩无常,特别是死亡。我们最根本的问题是忘记了死亡,我们不知道时间有限,要把日子过好是一种很高的觉悟。但“怎么把日子过好”是一种科学。我们希望父母好好睡觉、好好吃饭,这都是科学问题,只不过你忙不过来,又怕得罪老人家,只好打电话叮嘱几句敷衍一下。其实怎么吃、怎么睡都是高科技成分,现在很多人都有睡眠障碍。我们一定要注意这些被我们忘记的问题。

对于修行来说,死亡是最好的老师。我们有一个很奇怪的合理要求,不仅希望家人永远存在,而且别人死了我们能接受,但自己的亲人绝不能死,这正常吗?甚至我们忘记了自己也会死,听到别人去世的消息也不想想自己死的时候该怎么办。能为死亡提前准备的都是大人物,秦始皇13岁就修陵墓,马斯克现在也已经在考虑。我一个朋友,有了钱以后天天就考虑怎么样解决死亡问题,现在他捐了很多钱给斯坦福的科研机构,针对死亡研究脑科学。非常不错!

人生要怎么才能幸福?你要先看到第一个事实——生老病死,看到生老病死后,你就会合理地安排自己的人生,怎么吃才健康,怎么睡才有效,怎么活才开心。你就不会钻牛角尖。但如果你看不见死亡的话,你很可能就演变成一个极端分子,明明只能再活几十年,你的计划却全是一千年一万年的,这终将非常痛苦——事实是财产终变遗产,身体终变尸体。

所以要恭喜你见到生老病死!一般人往往避讳死亡,见到棺材还硬说这不是棺材,是升官发财!当你见到生老病死后,就会正视自己、关爱自己。关爱自己和自私是两回事,自私就是完全按照自己的价值观行事,而关爱自己是开始感知自己、了解自己。

“幼吾幼,以及人之幼;老吾老,以及人之老”,这是人类世界最伟大的觉悟,感同身受,这个很重要。

来源:曲尼江楚仁波切开示

时间:2023年4月26日

地点:北京

编写:方真

文字校对:陈飞

录音校对:思捷

设计排版:噶玛楚臣加楚

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